2021年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公告一、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有着60 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创建最早、学科基础扎实、师资力量雄厚的院系之一。
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3 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排名全国第九,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两个硕士学位点。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 人,副教授23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 人。学校在籍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300 余人。
学院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 个(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省级教学团队2 个(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新闻传播实验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 个(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 个(襄阳广播电视台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数字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广播电视学),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 个(广播电视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 个(湖北文理学院——凤凰数媒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传媒实训中心)。先后建成省级优质课程1 门(《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精品课程1 门(《外国文学》),省级视频精品公开课程2 门(《历代文人咏襄阳》、《当代襄阳文学作家作品鉴赏》),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 门(《新闻学概论》)。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 项、三等奖 1 项。
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为校级优势学科群。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 个“楚天学者”岗位,聘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2 名、“彩虹学者” 1 名、“隆中学者”1 名、学科建设顾问2 名、客座教授12 名。现有省级以上学术研究平台2 个(鄂北区域发展研究基地、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校级学术研究平台6 个(宋玉研究中心、孟浩然研究所、唐诗与襄阳研究所、刘秀研究所、语言信息分析与舆情研究中心、区域语言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会挂靠学院。
学院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和国家自科项目15 项,获批省部级项目20 余项,获批市厅级项目30 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 余部,在A&HCI 源刊、CSSCI 源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50 余篇。学术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70 余项。
学院现有草庐文学社、文渊学生工作坊、隆中微电影社等12 个优秀学生社团。
学院秉承“至诚于中、化育人文”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科立院、学科兴院、学科强院”的学院发展新思路和以学科建设统领学院所有工作的学院发展新方向,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再创佳绩。
二、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详见附件 1 和 2)
(一)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代码:0501,一级学科,学术硕士)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中国古典文献学
3、中国古代文学
4、中国现当代文学
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代码:055200,二级学科,专业硕士)
1、网络新闻传播
2、创意策划与影像制作
3、数字记忆与文化传播
以上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以学校发布的2021 年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方式、学制、收费标准政策(最终收费标准以发改部门核定为准)
(1) 全日制研究生:
学习方式:全脱产;基本学制3 年(最长不超过 5 年);学费:0.8 万/年/生;住宿费1320 元/年/生(4 人间)。
(2) 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习方式:全脱产或非脱产;基本学制3 年(最长不超过 6 年);学费:1万/年/生;住宿费1320 元/年/生(4 人间)。
四、奖助政策(以学校当年公布文件为准)
1、国家奖学金:20000 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评审办法进行。
2、国家助学金:6000 元/生。每年分10 个月发放,所有人事档案到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均享受。
3、优秀生源奖励:
(1) 奖励政策:
①凡第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时,学校选拔符合规定条件的不高于应届毕业生总数10%的优秀学生留校工作。
②凡第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优先享有赴国内、国外交流培训的机会。
③凡第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优先享有推荐到国内、国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授予博士学位后,应聘我校人才招聘的岗位时,享有优先权。
(2) 优秀生源奖学金:分一、二、三等奖,对符合学校奖励条件的新生分别给予10000 元/人、6000 元/人、3000 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4、学业奖学金:分一、二、三等奖,一年级按生源质量、二三年级按学业成绩,依据学校评定标准和比例分别给予10000 元/人、8000 元/人、6000 元/ 人的奖励。
5、单项奖学金:在学术、科研、发明、创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在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申请,累加计算(同一成果取最高级别奖励一次), 一次性奖励,1000~2000 元/项。
6、“三助”岗位津贴:可申请助教、助管、助研岗位津贴,200~500 元/ 月。
7、困难补助:家庭困难学生可按国家政策经绿色通道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五、其他信息
1、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或研招网,有关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各种信息均在网站公布。
研究生处网址:http://yjsc.hbuas.edu.cn/zsxx.htm研招网二维码:
2、联系人:徐老师,手机号 13817555535,444792591@qq.com。
3、2021 年湖文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 QQ 群:532963621;
2021 年湖文中国语言文学学硕招生 QQ 群:956356913。
湖北文理学院2021 年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以学校发布的2021 年招生简章为准)
学院 | 专业名称及代码 | 学位类型、学习方式及学制 | 研究方向名称及代码 | 初试科目名称及代码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加试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
学术学位,全日制,3 年 |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汉语基础 ④语言学理论 |
笔试:应用语言学专题 面试:英语听力、口语和综合素质 |
1、写作 2、汉语言文学基础 |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中外文学史 ④文学理论基础 | 笔试: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题 面试:英语听力、口语和综合素质 | ||||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 笔试: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面试:英语听力、口语和综合素质 | |||||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笔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面试:英语听力、口语和综合 素质 | |||||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笔试:外国文学专题 面试:英语听力、口语和综合素质 |
湖北文理学院2021 年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参考书目
(以学校发布的2021 年招生简章为准)
考试类型 | 考试科目 | |
初试 | 汉语基础 | 《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六版,2017 年) 《古代汉语》,赵世举、李运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
语言学理论 |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10 年) | |
中外文学史 |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卷),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 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1998 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7 年) 《外国文学教程》,蒋承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6 年) | |
文学理论基础 |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15 年) | |
复试 | 应用语言学专题 | 《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商务印书馆(2003 年) |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题 |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18 年) |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卷), 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 年)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1998 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7 年) | |
外国文学专题 | 《外国文学教程》,蒋承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6 年) | |
加试 | 写作 | 《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刘海涛,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 年) |
汉语言文学基础 | 《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六版,2017 年) 《古代汉语》,赵世举、李运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10 年)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卷),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4 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1998 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2007 年) 《外国文学教程》,蒋承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6 年) |
2021 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以学校发布的2021 年招生简章为准)
102 文学与传媒学院 | 初试科目及代码 | 复试科目 |
0552 新闻与传播,3 年制,专业学位 | ||
055200 新闻与传播 01 网络新闻传播 02 创意策划与影像制作 03 数字记忆与文化传播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现代汉语 2.新闻传播史 |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
334 |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 1. 《新闻编辑学》(第四版),蔡雯、许向东、方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版 2.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3.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著,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2 年版 |
440 |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1.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2.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3.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 |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
055200 |
新闻与传播 | 1. 《新媒体传播》,刘雪梅、王泸生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8 年版 2. 《文化创意与策划》,谢梅、王理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 1.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旭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 2. 《中外新闻传播史》,张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 |
,
【责任编辑: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