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 院 简介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学位类型 | 招生学科/专业领域 | 研究方向 | 联系人及电话 |
学术学位 |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贠老师 029-88201901 |
083500软件工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专业学位 | 085400电子信息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我校于1958年创立了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学科申报。本学科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2020年,计算机科学学科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学科排名前千分之一,全球排名第21位。目前已经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和软件工程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并拥有2015年中央网信办首批批准的两个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基地之一,建设有移动互联网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科技部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信息感知技术的重要支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本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现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55人,建设有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其中有多位专家分别在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973 计划信息领域专家组、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
证专家委员会等机构任职,并有多位专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会评专家。本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科研经费充足。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武器装备预研项目等课题,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本学科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网络与系统安全、嵌入式计算技术、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计算智能理论与技术、计算生物信息学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083500)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软件工程专业以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等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的研究人员,毕业后能胜任与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系统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为将来成为技术骨干、学术精英和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于2011年获得全国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2019年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15位。本学科先后建有软件系统工程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西安市大数据与视觉智能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西安市智能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专业拥有国家级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第二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本学科现有教授13人,
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总人数90%以上,组建了由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和多位学科、学术带头人所组成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已形成一个以年轻学者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和谐的教学团队,具备了在本学科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师资、科研、教学条件和环境。
本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科研经费充足。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防科技预研等多项重大课题,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在国际主流期刊和国际会议(计算机学会A类会议)上
发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重要奖项。毕业生分布在政府、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知名企业等。
电子信息(085400)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本方向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服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领域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依托学校在大数据、软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云计算、嵌入式系统、多媒体、生物信息和国防外部设备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优势,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应用中的核心关键问题,培养计算机技术与软件领域行业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
本培养方向涵盖大数据、软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云计算、嵌入式系统、多媒体、生物信息、国防外部设备等计算机行业前沿热点方向,面向计算机技术与软件领域的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该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解决该工程应用领域的技术难题,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等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同时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支持发展领域,对国家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培养方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硕士授位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我校“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74人,其中正高级36人,
副高级86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具有
专任硕士生导师122 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2 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
工程经验丰富、指导能力强的工程博士导师队伍。近五年累计培养专业学位硕士2095名。学位授权点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一次性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建有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计算机输入输出技术和软件工程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拥有2015年中央网信办首批批准的两个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基地之一,建设有移动互联网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科技部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
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学科研平台等。建立了西电-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软件园和陕西省微系统工程等3 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以及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TCL西安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贝医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等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本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介绍
本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包括常规培养模式、示范性软件学院特殊办学机制
(原软件工程专硕)以及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联合培养模式三种培养模式。
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常规培养机制:主要依托学院八个研究所进行培养,硕士三年年在校内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
2.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示范性软件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原软件工程专硕):以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升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按照工程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该培养模式主要依托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青岛专项)、著名软件企业(学院软工导师组)进行联合培养。研一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研二、研三在联培企业完成其他培养环节。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介绍见附件1。
3.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联合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六所)等进行联合培养。研一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研二、研三在联培企业完成其他培养环节。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示范性软件学院特殊办学机制(原软件工程专硕)介绍
序 号 |
联合培养单位名称 |
地址 | 专业 代码 |
招生专业领域 | 计划 人数 |
备注 |
1 | 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青岛 |
085400 |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 | 70 | 青岛联培专项 |
2 |
知名软件企业 | 联培企业 |
30 | 学院软工导师组 |
注:本表所列联培项目实际招生专业、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政策、当年报名人数以及联培单位需求等进行调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奖助金设置情况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奖助金类别 | 奖助金等级 | 金额 | 比例 | |
国家奖学金 | / | 2万元/年 | 2.5% | |
国家助学金 | / | 6000元/年 | 100% | |
学业奖学金 | 一等 | 4300 | 60% | |
二等 | 2100 | 20% | ||
三等 | 1000 | 20% | ||
三助岗位津贴 |
助研 | 研二 | 450元/月 | 导师根据实际上岗情况发放 |
研三 | 450元/月 | |||
助教 | 视工作量而定 |
100% | ||
助管 | 500/月 | |||
社会奖学金 | 由企业设立 |
备注:学业奖学金根据最终情况而定
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
学生类型 | 等级 | 奖学金 | 条件要求 |
硕士推免生 | 特等 | 2 万元 |
以当年研究生院相关政策为准 |
一等 | 1.5 万元 | ||
二等 | 1 万元 | ||
直博生 | 特等 | 5 万元 | |
一等 | 2.5 万元 | ||
二等 | 2 万元 |
说明:1.优秀推免生专项奖学金 2019 年开始实施,仅在入学第一学年评选;
2.获得优秀硕士推免生专项奖学金或直博生专项奖学金的研究生,本学年不再享受硕士生学业奖学金或博士生学业奖学金。
一、培养基地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青岛市城阳区政府联合成立的事业单位,位于青岛市,青岛市是山东省地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是西电在青岛市高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地和成果转化的窗口,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在物联网、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5G应用、智能软件工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教融合基地。研究院聘请了戴浩院士、何友院士、尹浩院士、杨孟飞院士、郑建华院士等作为研究院战略咨询专家。研究院与青岛港、中电22所、中电
41所、海尔、海信、中车、中核等地方优势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为贯彻学校有关精神,研究院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青岛市城阳区政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下称“培养基地”)建设。培养基地定位为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国家级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能够解决国家战略发展技术评级和行业发展实际问题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培养基地采取“西电导师+企业导师+研究院科研人员+外聘专家学者+专职辅导员”的培养方式,多方共同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研究院将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八个研究所和重点实验室,成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智能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研究中心,依托四个研究中心开展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与高水平成果转化。
研究生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年级在校内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科研能力提升,第二阶段从研二开始转入培养基地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青岛完成学业,重点提升学生科研素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培养基地的科研任务,完成学位论文。
二、生活保障
1. 研二到青岛后,由研究院提供专属研究生公寓,配套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日常生活必需品。
2. 培养基地提供办公场地、电脑、桌椅、健身房、操场、食堂等配套设施。
3. 研究院为研究生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三、科研奖励与补贴
1. 研究院为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双创、实践等活动设立研究院奖学金;奖学金额度:
特等奖30000元、一等奖8000元、二等奖5000元、三等奖2000元。
2. 培养基地研究生正常享受国家助学金标准相关政策,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正常参与学校奖学金评比、享受学校奖学金。没有得到学校奖学金的学生,研究院按照二等奖学金标准进行发放(参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标准)。
3. 研究院根据学生科研表现,以科研绩效方式为学生发放科研绩效奖励,人均不低于1500 元/月。
4. 研究院为研究生提供交通补助,基地培养的研究生享受全年两次往返西安或回家交通费报销(高铁二等座以内标准)。
四、科研保障
(一)研究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个研究所1个重点实验室组建四个研究中心。
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对接研究所:智能媒体与数据工程研究所、大数据与视觉智能研究所
研究方向:复杂媒体数据、序列数据、网络数据、时空数据、区块链数据、医学影像数据、基因组数据、视觉目标检测等
2. 智能软件与工程研究中心
对接研究所: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所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驱动的软件工程技术、网构软件智能化开发方法、软件定义的信息物理系统和“智能软件+X”前沿交叉
3.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对接研究所: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工程研究所、计算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智能系统安全、云计算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5G/6G安全、应急信息系统
4.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研究中心
对接研究所:嵌入式计算技术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
研究方向:高可靠、高性能嵌入式计算,图形/图像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
(二)研究院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海大、农大、青岛市畜牧研究所等组建六个科研平台: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青岛中心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青岛分院
3. 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4. 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
5. 智慧养殖联合实验室
6.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基地五、研究生培养专家导师组
研究生培养基地成立研究生培养专家导师组。
戴浩(院士)杨孟飞(院士)尹浩(院士)郑建华(院士)何友(院士)高新波杜希平薛惠锋马建峰张恒春王泉
六、就业保障
培养基地在研究生毕业以后,为保障学生就业工作,培养基地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双选会。
1. 培养基地组织研究生参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业双选会,报销学生青岛西安往返高铁车票(二等座以内),为学生提供在西安双选会期间的食宿补贴。
2. 培养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著名高校的就业双选会。
3. 城阳区政府牵头培养基地与山东省著名企业举办就业双选会,研究院培养基地组织学生参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学科: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0年招生142人) | |||
学科方向: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
| |
科目四:833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高性能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片上系统,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系统与边缘智能技术 | 王 泉 | 教 授 |
杨孟飞 | 教 授 | ||
田玉敏 | 教 授 | ||
刘 凯 | 教 授 | ||
杜军朝 | 教 授 | ||
万 波 | 副教授 | ||
安玲玲 | 副教授 | ||
刘 刚 | 副教授 | ||
王义峰 | 副教授 | ||
潘 蓉 | 副教授 | ||
刘锦辉 | 副教授 | ||
王 笛 | 副教授 | ||
刘 惠 | 副教授 | ||
吴自力 | 高 工 | ||
杨鹏飞 | 讲 师 | ||
赵 辉 | 讲 师 | ||
罗 楠 | 讲 师 | ||
02 |
数据与知识工程,智能媒体计算,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复杂数据处理及应用,时空数据管理 | 崔江涛 | 教 授 |
管子玉 | 教 授 | ||
王宇平 | 教 授 | ||
赵 伟 | 教 授 | ||
李雁妮 | 教 授 | ||
霍红卫 | 教 授 | ||
黄健斌 | 教 授 | ||
马小科 | 教 授 | ||
李广鑫 | 副教授 | ||
马志欣 | 副教授 | ||
付少锋 | 副教授 | ||
李龙海 | 副教授 | ||
王 琨 | 副教授 | ||
魏静萱 | 副教授 | ||
王晓丽 | 副教授 | ||
姚 勇 | 副教授 | ||
王 静 | 副教授 | ||
郑海红 | 副教授 | ||
彭延国 | 讲 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3 |
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 | 高 琳 | 教 授 |
张军英 | 教 授 | ||
鱼 亮 | 教 授 | ||
于 强 | 副教授 | ||
杨利英 | 副教授 | ||
袁细国 | 副教授 | ||
郭杏莉 | 副教授 | ||
王炳波 | 副教授 | ||
黄晓太 | 讲 师 | ||
贾松卫 | 讲 师 | ||
04 |
网络与系统安全,物联网与CPS,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下一代网络 | 沈玉龙 | 教 授 |
马建峰 | 教 授 | ||
姜晓鸿 | 教 授 | ||
鱼 滨 | 教 授 | ||
杨 力 | 教 授 | ||
高海昌 | 教 授 | ||
方 敏 | 教 授 | ||
刘立芳 | 教 授 | ||
王永智 | 副教授 | ||
卢 笛 | 副教授 | ||
董学文 | 副教授 | ||
柴慧敏 | 副教授 | ||
张 琛 | 讲 师 | ||
李光夏 | 讲 师 | ||
张 涛 | 讲 师 | ||
李 晓 | 讲 师 | ||
05 |
人工智能使能软件系统开发及验证,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质量保障,可信软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 田 聪 | 教 授 |
张 南 | 副教授 | ||
赵 亮 | 副教授 | ||
王小兵 | 副教授 | ||
06 |
智能软件工程、认知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普适计算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与智能化系统、机器人环境感知与交互 | 李青山 | 教 授 |
沈沛意 | 教 授 | ||
宋胜利 | 教 授 | ||
杨世勇 | 副教授 | ||
王徐华 | 讲 师 | ||
07 |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技术,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并行化与性能工程 | 刘西洋 | 教 授 |
顾 新 | 教 授 | ||
王文俊 | 副教授 | ||
08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成像与分析、量子计算与纠错编码技术、嵌入式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 苗启广 | 教 授 |
纪 建 | 教 授 | ||
慕建君 | 教 授 | ||
贾 广 | 教 授 | ||
王书振 | 教 授 | ||
戚玉涛 | 教 授 | ||
王保保 | 教 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8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成像与分析、量子计算与纠错编码技术、嵌入式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 权义宁 | 副教授 |
盛立杰 | 副教授 | ||
谢 琨 | 副教授 | ||
孙鹏岗 | 副教授 | ||
焦晓鹏 | 副教授 | ||
武 越 | 副教授 | ||
祁建军 | 副教授 | ||
王凯东 | 副教授 | ||
张 彤 | 副教授 | ||
粆倩文 | 讲 师 | ||
09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李兴华 | 教 授 |
| |||
学科方向: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培养项目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科目四:833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嵌入式系统与芯片安全技术(北电院联培项目) | 李 莉 | 副教授 |
02 | 信息安全(北电院联培项目) | 谢四江 | 副教授 |
03 | 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北电院联培项目) | 张克君 | 副教授 |
04 | 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北电院联培项目) | 史国振 | 副教授 |
05 | 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多媒体检索(北电院联培项目) | 陈 颖 | 副教授 |
06 | 云计算安全(北电院联培项目) | 李晓东 | 副教授 |
07 | 复杂网络,数据挖掘(北电院联培项目) | 钱 榕 | 高 工 |
08 |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生(北京六所)联培项目 | 导师组 |
|
招生学科:083500 软件工程 | |||
学科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2020年招生43人)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科目四:833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高性能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片上系统,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系统与边缘智能技术 | 杜军朝 | 教 授 |
张立勇 | 副教授 | ||
02 |
数据与知识工程,智能媒体计算,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复杂数据处理及应用,时空数据管理 | 黄健斌 | 教 授 |
王宇平 | 教 授 | ||
李雁妮 | 教 授 | ||
鲍 亮 | 副教授 | ||
李 贺 | 副教授 | ||
03 | 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 |
高 琳 |
教 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4 | 网络与系统安全,物联网与CPS,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下一代网络 | 方 敏 | 副教授 |
05 | 人工智能使能软件系统开发及验证,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质量保障,可信软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 田 聪 | 副教授 |
06 |
智能软件工程、认知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普适计算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与智能化系统、机器人环境感知与交互 | 李青山 | 教 授 |
沈沛意 | 教 授 | ||
宋胜利 | 教 授 | ||
褚 华 | 副教授 | ||
张 亮 | 副教授 | ||
宋 娟 | 副教授 | ||
朱光明 | 副教授 | ||
李 瑞 | 副教授 | ||
董洛兵 | 副教授 | ||
王 璐 | 讲 师 | ||
蒋志平 | 讲 师 | ||
蔺一帅 | 讲 师 | ||
徐悦甡 | 讲 师 | ||
07 |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技术,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并行化与性能工程 | 霍秋艳 | 副教授 |
覃桂敏 | 副教授 | ||
王黎明 | 副教授 | ||
邓 岳 | 副教授 | ||
范 磊 | 副教授 | ||
方厚章 | 讲 师 | ||
08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成像与分析、量子计算与纠错编码技术、嵌入式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 纪 建 | 教 授 |
刘向增 | 高 工 | ||
宋建锋 | 讲 师 | ||
09 | 人体行为识别,场景理解,医学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机器视觉 | 梅 林 | 教 授 |
招生专业领域: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 |||
专业领域方向:0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
| |
科目四: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高性能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片上系统,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系统与边缘智能技术 | 王 泉 | 教 授 |
田玉敏 | 教 授 | ||
刘 凯 | 教 授 | ||
杜军朝 | 教 授 | ||
万 波 | 副教授 | ||
安玲玲 | 副教授 | ||
刘 刚 | 副教授 | ||
王义峰 | 副教授 | ||
潘 蓉 | 副教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高性能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片上系统,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系统与边缘智能技术 | 刘锦辉 | 副教授 |
王 笛 | 副教授 | ||
刘 惠 | 副教授 | ||
张立勇 | 副教授 | ||
吴自力 | 高 工 | ||
杨鹏飞 | 讲 师 | ||
赵 辉 | 讲 师 | ||
张剑贤 | 讲 师 | ||
罗 楠 | 讲 师 | ||
02 |
数据与知识工程,智能媒体计算,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复杂数据处理及应用,时空数据管理 | 崔江涛 | 教 授 |
管子玉 | 教 授 | ||
王宇平 | 教 授 | ||
赵 伟 | 教 授 | ||
李雁妮 | 教 授 | ||
霍红卫 | 教 授 | ||
黄健斌 | 教 授 | ||
马小科 | 教 授 | ||
李广鑫 | 副教授 | ||
马志欣 | 副教授 | ||
付少锋 | 副教授 | ||
李龙海 | 副教授 | ||
王 琨 | 副教授 | ||
魏静萱 | 副教授 | ||
王晓丽 | 副教授 | ||
姚 勇 | 副教授 | ||
王 静 | 副教授 | ||
郑海红 | 副教授 | ||
李 贺 | 副教授 | ||
鲍 亮 | 副教授 | ||
彭延国 | 讲 师 | ||
03 |
计算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信息处理 | 张军英 | 教 授 |
高 琳 | 教 授 | ||
鱼 亮 | 教 授 | ||
于 强 | 副教授 | ||
杨利英 | 副教授 | ||
袁细国 | 副教授 | ||
王炳波 | 副教授 | ||
郭杏莉 | 副教授 | ||
黄晓太 | 讲 师 | ||
贾松卫 | 讲 师 | ||
04 |
网络与系统安全,物联网与CPS,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下一代网络 | 沈玉龙 | 教 授 |
马建峰 | 教 授 | ||
姜晓鸿 | 教 授 | ||
鱼 滨 | 教 授 | ||
高海昌 | 教 授 | ||
杨 力 | 教 授 | ||
方 敏 | 教 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4 |
网络与系统安全,物联网与CPS,大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下一代网络 | 刘立芳 | 教 授 |
董学文 | 副教授 | ||
王永智 | 副教授 | ||
卢 笛 | 副教授 | ||
柴慧敏 | 副教授 | ||
张 琛 | 讲 师 | ||
张 涛 | 讲 师 | ||
李光夏 | 讲 师 | ||
李 晓 | 讲 师 | ||
05 |
人工智能使能软件系统开发及验证,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及质量保障,可信软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 田 聪 | 教 授 |
赵 亮 | 副教授 | ||
张 南 | 副教授 | ||
王小兵 | 副教授 | ||
06 |
智能软件工程、认知计算与自然语言处理、普适计算与边缘计算,物联网与智能化系统、机器人环境感知与交互 | 李青山 | 教 授 |
沈沛意 | 教 授 | ||
宋胜利 | 教 授 | ||
杨世勇 | 副教授 | ||
张 亮 | 副教授 | ||
宋 娟 | 副教授 | ||
朱光明 | 副教授 | ||
李 瑞 | 副教授 | ||
褚 华 | 副教授 | ||
严体华 | 副教授 | ||
董洛兵 | 副教授 | ||
蔺一帅 | 讲 师 | ||
王 璐 | 讲 师 | ||
徐悦甡 | 讲 师 | ||
蒋志平 | 讲 师 | ||
07 |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工业智能技术,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并行化与性能工程 | 刘西洋 | 教 授 |
顾 新 | 教 授 | ||
刘 伟 | 副教授 | ||
张淑平 | 副教授 | ||
王献青 | 副教授 | ||
霍秋艳 | 副教授 | ||
王文俊 | 副教授 | ||
覃桂敏 | 副教授 | ||
陈静玉 | 副教授 | ||
邓 岳 | 副教授 | ||
王黎明 | 副教授 | ||
范 磊 | 副教授 | ||
方厚章 | 讲 师 | ||
08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成像与分析、量子计算与纠错编码技术、嵌入式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 苗启广 | 教 授 |
纪 建 | 教 授 | ||
王书振 | 教 授 | ||
戚玉涛 | 教 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8 |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图像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医学成像与分析、量子计算与纠错编码技术、嵌入式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 慕建君 | 教 授 |
贾 广 | 教 授 | ||
王保保 | 教 授 | ||
权义宁 | 副教授 | ||
盛立杰 | 副教授 | ||
武 越 | 副教授 | ||
谢 琨 | 副教授 | ||
焦晓鹏 | 副教授 | ||
祁建军 | 副教授 | ||
王凯东 | 副教授 | ||
张 彤 | 副教授 | ||
孙鹏岗 | 副教授 | ||
刘向增 | 高 工 | ||
宋建锋 | 讲 师 | ||
粆倩文 | 讲 师 | ||
09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李兴华 | 教 授 |
| |||
专业领域方向:02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示范性软件学院特殊办学机制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
| |
科目四: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软件工程(示范性软件学院特殊办学机制) | 导师组 |
|
| |||
专业领域方向:03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联合培养项目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
| |
科目四: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昆山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 | 导师组 |
|
0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联培项目 | 导师组 |
|
03 |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联培项目 | 导师组 |
|
| |||
专业领域方向:04 电子信息(非全日制) | |||
初试科目 |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 英语一 科目三:301 数学一 |
| |
科目四: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
| |
复试科目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机试专用软件;语言:C、C++ | |||
方向代码 | 导师研究方向名称 | 导 师 | 职 称 |
01 | (非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 | 导师组 |
|
自命题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录
考试科目 | 书名 | 作者 | 出版单位 |
833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
裘雪红、李伯成 |
西电科大出版社 2012 |
《数据结构(C 语言版)》 | 严蔚敏、吴伟民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834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 裘雪红、李伯成 | 西电科大出版社 2012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 李伯成,顾新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 |
《数据结构(C 语言版)》 | 严蔚敏,吴伟民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9031 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机试内容:程序设计、数据 结 构 环境:windows 系统 ; 软件:机试专用软件; 语言:C、C++ |
《离散数学》(第三版) |
方世昌 |
西电科大出版社 2009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方敏 |
西电科大出版社 | |
《数据通信与网络》(中文第 4 版) | Behrouz A.Forouzan, Sophia Chung Fegan 著,吴 时霖 等译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领域 | 加试科目 | |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500 软件工程 085400 电子信息 |
1. 数据库系统 2.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 版),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三版)杨颂华 西电科大出版社 |
【责任编辑: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