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保研经验交流——如何联系导师?
来源:布丁考研网
2020-06-13 13:43
1150 阅读
联系导师的作用
提前联系导师,有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了解。学生可以向老师自我推荐,争取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咨询到一些关于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建议;可以了解导师手中的招收名额,并预测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对于文科而言,如果之前没有能够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经历,那么联系老师一般意义不大;而对于理工科,有些院校很看重提前联系,有些则更看重学生面试的表现。
这与接收单位的“传统习俗”相关,如果接收单位倾向于给导师更大权力,那复试更像是走过场,这样的单位一般是直博或者硕博连读的比较多。
如果接收单位习惯通过统一复试来进行录取,这样就相对公平地来选择考生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来录取,录取之后再分配。所以对于是否应该提前联系导师,大家心中应该有个“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确看待“套磁”
一些学生在套磁的过程中只注重通过套磁了解导师历年录取情况,而忽视了通过跟老师的交流给自己一个大概的定位。也有一部分学生高估了套磁的作用,总是期望利用套磁让导师了解自己,然后直接拿到通过复试的保证。
事实上,套磁一般只能增加老师对你的好感,无论老师多么欣赏你,也不一定会在复试之前给你通过复试的承诺。
套磁不是magic,导师无法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因为导师并不能通过简单的邮件交流彻底地了解你,除了成绩、排名、论文、项目经验等能以书面形式展现的信息外,很难深入了解你真实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其他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导师是不会给你任何关于复试通过概率的暗示的,所以希望大家调整好发邮件和等待邮件回复时的心态:在写邮件的时候逐一实现套磁的各种功能,目的性要强;在收邮件的时候,不去期望得到太多,期望越小失望越小。下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关于“套磁”的内容。
联系老师的合适时间
一般来说,在大三下学期的5—6月份就可以着手准备联系老师。可以先做前期调查,通过查阅各高校网站的导师信息、咨询学长学姐等方式选择几位老师,暑假期间就可以开始联系了。
当然,有的学生在9月份开学后才开始联系,甚至不联系,最终也成功保研。不过综合考虑,还是建议大家开始得早一些,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机会。
获取导师的联系方式
导师的办公室、实验室、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① 相关院校网站、校园网、科学网、各大门户网站等;
② 院校招生办公室;
③ 查询导师发表的论文,如果是通讯作者,一般会附有联系方式;
④ 高校导师信息库。(可以在“保研论坛·联系导师”版块查看相关帖子);
⑤ 由导师所在院校的学生提供;
⑥ 由学生所在院校的老师提供。
初次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
发给导师的第一封邮件,犹如他见你的第一面,所以大家理应予以重视,对于邮件的标题和内容都应该仔细斟酌。
第一封邮件没有必要过于冗长,但要突出主题,包含最重要的信息。正文简要地介绍个人基本情况(学校、院系、成绩、排名等),可以附上成绩单;谈谈对专业的理解以及选择院校和该导师的原因。要做到真实、不说大话,同时又比较深刻。可适当介绍个人的科研经历,并表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有志于朝此方向发展,请导师给予指点。最后,可在正文末尾附一份简历,并将其PDF格式以附件形式附在邮件中。
此外,第一次联系导师时可以先不明确提出去导师那里读研的想法,以免将来更换导师或同时联系别的导师时产生麻烦。等到与导师进行几次邮件沟通之后,觉得时机成熟了,再表达读研的意愿。
邮件标题要简洁明了,以免被当成垃圾邮件而直接删掉。不要群发邮件,否则体现不出对导师的重视和尊重;加之由于要要联系不同的导师,稍不注意还会把邮件内容搞混误发,如此一来就给导师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另外,建议不要对邮件做如下“设置”:
要求回执。一些学生担心导师没有收到自认为“特别重要”的邮件,就在邮件中特意添加了要求对方发送回执的设置。殊不知,这样的设置容易让导师感到不尊重。
自动回复。一些学生习惯对邮箱设置自动回复,便于对方确认邮件是否发送成功。但是在与导师联系的过程中,没有实际内容的自动回复可能会给本来就很忙碌的导师带来不愉快。
“套磁”时与老师讨论的内容
在给导师发过第一封邮件后,要和导师保持联系。此时的联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套磁”了,核心主题是:证明你是一个有思想、有想法的准科研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学习、只有成绩的学生。
后续的邮件可以围绕以下内容与导师进行讨论:
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今后的计划,突出个人特长(引起导师兴趣)。找到自身闪光点是关键,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对自己在邮件中提到的学术研究经历要非常熟悉;要给导师一种比较实在但又对学术科研充满热爱的感觉。
询问导师接下来一年的招生计划。往年的招生计划、导师的研究方向等问题则是事先应当了解清楚的,不应询问导师。如果导师接下来一年有名额,那么可以继续下面的套磁。
向导师汇报自己目前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但是在专业上还有一些问题仍不清楚,希望导师给予指导。就这一点而言,可以询问的内容有很多,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考量。较为通用的问题如:哪本专业书比较适合继续深入学习,哪些方面需要再着重提高,等等。
讨论自己习读过的导师的论文。在与导师讨论时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谦逊,体现出好学的精神;掌握文章思想而不是着眼于细节,因为对于一名没有经过严格科研训练的本科生而言,对很多技术、实验方法等细节不了解很正常,千万不要花费过多精力去弄清某一技术如何实现等细节而忽略了大局;多和自己以往的学术经历结合,证明你是最适合导师方向的不二人选。
讨论你所关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方面往往无法突击,考验的是知识面和积累程度,需要对学术科研保持长期的关注。你有可能会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这位导师的方向,转而改投他人,这是对自己今后研究生生涯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向导师询问复试的形式、范围等相关内容。经过此前的多次交流,如果导师对你比较欣赏,一般会提供一些信息。这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往届的学长学姐交流而获知,因为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的复试,变化不会太大。
更多信息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布丁考研】
【责任编辑:星轨】